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把這篇文章貼到Plurk噗浪 把這篇文章貼到twitter 把這篇文章貼到FaceBook
攸關汽車行動操控,漫談懸吊系統(二)
AUTONET記者:蔡致堅(02/01/2005)
字級設定:
就懸吊系統來說,一部車分為前懸吊與後懸吊系統,分別掌控前後輪的舒適性與整體的操控性,當然隨著造車技術的精進,懸吊系統已由過去的葉片彈簧演化到目前分別著重各種訴求的設計,以下就是各類懸吊系統的介紹。

前懸吊設計部分:

麥弗遜懸吊系統(MacPherson)
此項設計出現之後,馬上就取代已經使用多年的葉片彈簧系統,因為葉片彈簧在乘坐上極不舒適,且無法有效吸收來自路面的衝擊能量。麥弗遜懸吊是以設計者的名字命名,結構是以簡單機械組合而成,首先採用圈狀彈簧與減震筒合成一體的設計,使它擁有高度吸震功能,並且使避震器成為轉向與結構支臂的一部分。作動支臂只有一個L型結構桿在避震器下方與它組合而成,有極佳的減震舒適性及機械空間利用性,是現今汽車懸吊中最普遍的一套系統,如FIAT Punto、FORD Focus等,均使用前麥弗遜懸吊設計。

雙A臂懸吊系統(Double Wishbone)
此一懸吊系統是繼麥弗遜懸吊出現後的另一項成功設計,之所以稱為雙A臂,是因為其支臂形狀呈A字型,而且上下各一組的連體作動,所以名稱即由此而來。雖然它的結構較為複雜,比起麥弗遜系統有更多的支臂桿,但是卻有較佳的作動幾何變化與衝擊力量承受強度,因為這樣的特性,使得它有極佳的操控運動性能表現,被高性能車、跑車及競賽用途車種所廣泛採用,例如知名的HONDA Civic、Accord、FERRARI 456甚至F-1賽車都採用此類設計,或許F-1賽車在形狀上有設計上的差異,但是其作動原理是相近的。

複合式懸吊系統 (Multi-Link)
於現今前懸吊種類中屬於較晚期的設計,目前僅見於NISSAN Primera上,此系統主要訴求在於結合麥弗遜與雙A臂懸吊的優點於一身,也就是期望能同時擁有舒適減震功能與高度的操控性能,在設計上由雙A臂系統為基本修改而來,下方支臂依然採用A型設計,原上方A臂的形狀經過修改之後變成一粗壯的單一支臂,且須同時擔任轉向結構。此新概念系統在設計上有其獨到之處,就實際性能展現方面,雖然有媲美雙A臂的剛性強度及操控感,但是舒適性的減震效果尚有改善空間。


   新聞列表(02/01/2005)

攸關汽車行動操控,漫談懸吊系統(三) 攸關汽車行動操控,漫談懸吊系統(二)
攸關汽車行動操控,漫談懸吊系統(一)















   
▲TOP

AutoNet汽車日報 版權所有 禁止轉載 c 1996-2011 AutoNet.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2768-9907 Fax:(02)2749-287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