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把這篇文章貼到Plurk噗浪 把這篇文章貼到twitter 把這篇文章貼到FaceBook
觀點:患寡與患不均..
AUTONET記者:盧佛青(03/18/2008)
字級設定:
無論是國父或是你比較喜歡使用的「革命先行者」稱呼,早在20世紀初孫中山先生就曾經提過,中國積弱不振的問題,反映在經濟表現上的其實「不是患寡」,而是「患不均」,即使到了21世紀的今日,我們依舊可以針對某些議題進行討論後發現依舊如此。

近年來,由東北亞朝鮮半島與環渤海區域,乃至沿著中國東南沿海到長江三角洲,到因為成為改革開放政策先頭堡的華東一帶,以及以上海為首的長江三角洲,到廣州為首連結港澳為主的三角洲,還有中國政府極力以觀光為首開發的海南島,加上由廣西境內邊城建立公路與鐵路聯繫越南境內,再下去連結所謂湄公河三角洲,還有全力發展創意文化休閒時尚產業的泰國(曼谷以建立家居設計界的「東方米蘭」為目標!),向下延伸至馬來半島,最終與新加坡連成一氣,此所謂21世紀「黃金走廊」之由來,此一區域更有東協「10+1」、「10+3」等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即使是昔日烽火連天的戰區,目前也都全力朝向經濟大國與高成長市場邁進。台灣,若還不轉向的話,似乎是注定要在此一榮景中缺席,當然問題之關鍵,還是事在人為,一念之間,開放或封鎖,對於將來經濟主體發展的命運,影響甚劇。

不過有趣的是,正當大家對於近十年來台灣經濟發展的停滯覺得缺乏希望充滿失望之際,其實就如先賢所言「危機就是轉機」,最近在全球經濟學家大聲疾呼,繼能源原物料飆漲之後,下一波全經濟高度關注的焦點,將集中於糧食問題,全球可使用的糧食安全庫存量不斷下降,也不斷敲響警鐘,似乎過去在各新興國家風起雲湧的「綠色革命」,這個已經被多數工業國家所遺忘的問題,再度浮上檯面,加上因為各新興國家富起來以後,因應人民消費水準提升對於糧食原料的需求大增,但全球可耕地面積卻因為環境污染與暖化效應不斷減少,還有許多原本以人食為主的糧食,也轉作為提煉工業與車輛所需的替代能源(像是玉米與蔗糖等),其實簡單的供需法則就可以說清這一切。

看到最近東亞地區在經濟方面的亮麗成長,台灣卻因為缺乏快速反應的機制,加上缺乏長遠規劃,讓我們的經濟發展幾乎是跟東亞整個脫鉤,脫鉤到可能許多人提到東亞都快要忘記了台灣。

但我看到了轉機,台灣原本以農起家,在工商業發展後其實可耕地不是休耕或轉作工商業或建築用地,目前我們只看到主管當局僅以降低進口關稅因應,但都未曾考慮到台灣農民的權益,以及我們曾經是東亞小穀倉的歷史事實,相較於香港、新加坡與上海這些以工商業為主的都會經濟體來說,我們具備完整的「城鄉」地理環境,而且也具備完整的農業產官學體系,過去台灣的農耕隊更利用許多成功經驗,提升許多糧食不足國家自給自足的成功案例,最近更有許多高知識份子利用科學管理與先進的企管概念重新詮釋21世紀的小農概念,不僅讓這些新農夫擁有穩定的收入,所收穫的農產品更創造高附加價值也賺入不少外匯。

當然,您或許要說,已經過渡到第三級產業環境的台灣,如何獲取龐大的人力資源?

別忘了我們有國軍,台灣更是亞洲率先導入社會役制度的政治實體,在政府與有關單位的一聲令下,更可以組織屆齡役男,結合多數人力編成成為最有力的農耕人力大軍,以台灣豐富的農業改良與研究技術作為背景,一來不但可以提升糧食生產,更可以因應全球替代能源熱潮賺取更多外匯,另外,或許原本被視為是爛草莓的年輕人,更可以藉由加入農耕大軍體會當初古云「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訓練成為可以歷經考驗並且真的耐壓的年輕生產力。

況且,以原有的軍力配置來說,未來打的是戰術與科技戰,兵力已經由數量提升到所謂質量的階段,但是適切地將役員轉至可供提升生產力之處,對於台灣境內的糧食與原物料供給,不僅可以滿足,藉由有組織的規劃與訓練,更將成為創造外匯的最佳後盾,要說服役男的家長們,讓自己的子弟學習耕種應該會比在軍中打盲更有意義吧!

其實,台灣真的不缺資源,缺乏的是腦袋與規劃,在發展科技島與生技島的同時,重新擦亮我們曾經是亞洲小穀倉的金字招牌,不是更務實更有希望嗎?

隨波逐流,載浮載沈,不如掌握時機獲取主導權。

   新聞列表(03/18/2008)
















   
▲TOP

AutoNet汽車日報 版權所有 禁止轉載 c 1996-2011 AutoNet.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2768-9907 Fax:(02)2749-287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