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把這篇文章貼到Plurk噗浪 把這篇文章貼到twitter 把這篇文章貼到FaceBook
終極彎道戰神!?PGO G-Max 220試駕見真章!(下)
AUTONET記者:葉毓中(10/21/2009)
字級設定:
如同昨日所述,由於自身為G-Max 200車主,因此當G-Max 220產品研發消息一曝光,筆者自然加倍關切,追蹤時間,可回溯至今年年中之際,因此屈指一算,等待G-Max 220的時間,也接近半年時光,因此當接獲G-Max 220的試駕通知,滿心期待可以想見。

但天不從人願,取車當天,無情的老天爺竟下起了滂沱大雨,都已至經銷點等待取車的我,無奈的只好等待好天爺給點顏面,給個雨停放晴的機會;等待之際,把握時間與位於台北市八德路的經銷商賢旻車業店長了解關於G-Max 220更細部的資訊;店長表示,其實整體而言,G-Max 220主要的提升以汽缸本體修改為主,將原先G-Max 200所使用的引擎本體重新設計與調校,排氣量從原先199c.c.提升至220c.c.,並換上PGO最自豪的噴射供油系統,傳動系統也稍作調整,最後就是外觀塗裝的重新設計了,而除了上述特點外,其餘皆維持原有G-Max 200的基礎。

由於在取車前夕,曾於PGO原廠技術人員進行了解,詢問為何早在今年年中之際,便已有實際的路試動作,卻還要經過近半年的時間等待,G-Max 220方才翩然現身?原廠人員無奈的表示,其實由於相關測試法規的認證問題,為讓G-Max 220能通過台灣的排放與油耗測試,針對傳動系統施加了諸多調整,以環保節能為主要調校重點,因此以原廠設定而言,G-Max 220性能依舊有著進化空間。

果不出其然,賢旻車業店長表示,G-Max 220原廠傳動系統中所配置的普立珠單顆重量為16.5g,對於低中速的加速表現負擔較大,因此為讓此動力系統可獲得更佳的發揮,賢旻車業特地全數換上了14.5g的規格,更能讓加速曲線發揮原有延展性。

聊著聊著,在原先決定要延期此次的試駕活動前,終於等到了雨停,試車組不囉唆的立刻穿戴裝備,騎著G-Max 220從賢旻車業出發。往台北大直的路上,幸運的在寬幅道路上,遇到了較少的車流,因此筆者也立刻在熟悉的駕駛狀態中,不留情面的加以催鼓,乖乖!的確有如原廠所述的般,從靜止開始,一路明顯加速力道一氣呵成的推動前進,充分表現出大排氣量的優勢,雖不猛暴、也不突兀,但飽滿且線性的加速感,讓步進式數位儀表中的車速數字跳躍式的往上直奔,很快的便來到127km/h此時速,若非路況不允許,相信可如同原廠所述的般,表速130km/h輕而易舉!

如同PGO原廠所述,如果車況與路況允許,G-Max 220要達到表速130km/h輕而易舉。

抵達取景地點後,透過鏡頭的拍攝,開始從細節處仔細端倪G-Max 220,的確如同店長所述的,大部分皆維持G-Max 200的配備,並非不好,從配備面而論,G-Max 200已極具誠意,前後雙碟、金屬油管、數位儀表等,更遑論獨有的雙環抱式車身鋼骨與中置避震器系統,因此套用在G-Max 220之上,PGO的誠意依舊值得稱許。

G-Max 220車身尺碼為1885×730×1170mm與G-Max 200完全相同,車重則為144kg,較G-Max 200稍長4kg。

主要控制介面沿用G-Max 200原有基礎,其中步進式儀表板於G-Max 200特仕版中便已搭載。

車身上的貼紙顯示身分與引以為傲的NASA活塞科技。

啟動時數位儀表依舊會先行調校偵測一般。

不過人的慾望總是無窮,雖然G-Max 220配備已屬佳作,但較多著墨於「武」的部分,也就是有利於操控表現的面向,如果可針對「文」的部分加以強化,如換上HID頭燈、LED尾燈、加大置物箱空間等,相信在可控制的成本範圍內,更加提升G-Max 220的市場競爭優勢。

前後燈組皆為傳統燈泡設計,如可升級成HID與LED,相信更具賣點。

前後碟煞搭配金屬油管,前碟為22mm規格,卡鉗規格則為前對向四活塞,後為對向雙活塞。

位於前輪後的油冷排設計。

油箱蓋沿用原有設計。

後方小土除已成為了G-Max的特色之一。

置物箱維持原有容量,置入一頂AGV K-Series之後僅可闔上如圖示般的程度。

電瓶位置同樣位於置物箱後方,不過後方多出了一電腦連接設定插孔。

而在拍攝之際,G-Max 220的確吸睛效果出色,往來的民眾紛紛駐足圍觀,詢問此輛車的詳細規格,那藍白相間的配色相信功不可沒,不過外觀上為一美中不足的是,排氣管防燙蓋的質感稍嫌粗糙,還不及G-Max 200的仿碳纖維材質設計,如能針對此點加以改善,相信外觀質感將更上層樓。

排氣管防燙蓋造型相同,但全新施以的塗裝質感略遜一籌。

靜態拍攝結束,接下來當然為令人期待的動態測試,穿上裝備調整座姿,再熟悉不過的騎乘姿勢再度上身,啟動之後,或許是由於此測試車輛尚未經過磨合期,便遭受眾家媒體的圍剿粗殘測試,引擎的怠數震動較為明顯,相信一般經過正確磨合的新車應會有更佳的表現。

選擇好測試路段後,一開始以平順的方式起步,收放油門間,可以感受到由於電腦噴射系統的置入,動力湧現的反應較使用化油器的G-Max 200更為直接與精準;而不斷的於表速0-100km/h間來回測試,筆者發現一特性,過去G-Max 200引擎運作特性,一般而言在6000rpm之下有著較為順暢的表現,而過6000rpm之後整體震動瞬間放大,但也換得了更為明顯的加速力,不過換作了G-Max 220之後,此震動感消失,而加速曲線也無如G-Max 200般「分段」的特性,就如同上文所述般,採「一氣呵成」的輸出特性,從低速一路飆至高速無所頓挫的加速感,足見此擴缸後的新引擎之精緻度與成熟度皆有所進步。

與G-Max 200那「分段」的輸出特性有所不同,G-Max 220從靜止加速力道一次呈現,飽滿且順暢。

不過或許是本身已習慣了G-Max 200同時伴隨震動而來的加速感,相對於G-Max 220較為寧靜且較為精緻的引擎運轉,加速時伴隨的刺激感似乎稍微打折,不過從與G-Max 200的加速表現比較,G-Max 220的確是略勝一籌。

彎道中的G-Max 220,則表現與G-Max 200差異不大,透過相同設計的傳動箱造型,左右傾角與G-Max 200如出一轍,相同的重心分佈,難以察覺增加的4kg車重,沉穩感依舊,而長軸距反映的靈活程度與後懸吊的作動速度也完全相同,由於中置式懸吊系統雖然比照許多重機設計,但由於後輪的起伏需要經過較重機後搖臂重量更重的傳動箱傳遞後,方至六連桿組成的中央避震器加以處理伸張與壓縮反應,因此雖然換得了沉穩行路感,但對於碎震處理依舊較為緩慢,不過遭遇到了較大幅度的路面起伏,此時的後軸懸吊處理可就可圈可點,不急不徐的緩衝與一次到位的回正反應,給予了駕駛更佳的騎乘信心。

彎道中的車身動態依舊穩定,騎乘三角也沒有太大改變。

後避震依舊為中置氮氣規格。

左側的空濾總成與下方傳動總成與G-Max 200相同。

左側的傾角同樣受到傳動蓋位置影響。

由於車重與懸吊特性,加上較高的車身重心,彎中的G-Max 220要有著更靈活的動態,騎士本身的重量轉移是必須的,對於台灣諸多較為刁鑽的山路G-Max 220有著先天上的弱勢,不過當遇到了中高速彎道,那沉穩健長的G-Max 220絕對可帶給騎士無窮的樂趣,且重心轉移時那份安心感,同級車的確難出其右。

由於噴射供油系統的導入,G-Max 220油門反應更為準確與靈敏。

反覆測試後,清楚感受到G-Max 220此次的提升,的確改善了原先較為人詬病的動力輸出環節,更為強勁與平順的輸出曲線,不僅沒有增高賞味門檻,更讓人在易於駕駛的親和力中享受更多的騎乘樂趣;於市場中的國產白羊相較,G-Max 220在原先的利基上,補強了弱勢,此點的確值得嘉許,但也別忘了,市場中許多消費者口味依舊挑剔,水冷系統、置物空間、浮動式碟盤、HID/LED燈組等,相信將會是消費者加以「說嘴」的重點,但話說回來,若PGO真可克服G-Max先天結構上的限制而導入以上設計,但若要高上些許的價格,逼近一輛400c.c.等級的二手紅牌,此般的價格定位,你會買單嗎?

G-Max 220的確針對原有動力上的弱點加以改進,搭配原有強項的彎道穩定性,整體魅力再度加分!


   新聞列表(10/21/2009)

終極彎道戰神!?PGO G-Max 220試駕見真章!(下) 終極彎道戰神!?PGO G-Max 220試駕見真章!(上)















   
▲TOP

AutoNet汽車日報 版權所有 禁止轉載 c 1996-2011 AutoNet.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2768-9907 Fax:(02)2749-287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