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把這篇文章貼到Plurk噗浪 把這篇文章貼到twitter 把這篇文章貼到FaceBook
觀點:科技產業撈過界,且看車廠如何對應!
AUTONET記者:蔡致堅(03/17/2015)
字級設定:
最近美國Apple和Google都有意進軍汽車產業,尤其Google更推出無人車成為一大焦點,雖說短時間已成為市場上的話題,但對於發展將近130年的傳統車廠來說,不將這兩大科技新秀看在眼裡。

基本上科技產業要跨足至汽車領域,在20世紀根本是天方夜譚,然而21世紀界由3C與IT技術的成熟,加上電池等系統整合下,若撇開安全或者操控,只要有相關技術幾乎就能開發汽車,論門檻較過去低很多,然而真要讓所提出的新世代交通工具量產化,恐怕還得花上許多時間。當然面對來自美國矽谷的攻勢,車廠亦有其對應方式。

舉例來說,AUDI於2015年日內瓦車展發表的R8 e-tron,可算是結合目前汽車產業的頂尖技術,除了採用原廠最引以為傲的鋁合金,並與碳纖維材質共同打造車體結構,續航力更高達450km,同時還具備雷射照明頭燈,以20年前來看,這些技術幾乎都是「不可能」的任務,對科技產業而言似乎也很難達到這樣的成果;不過以科技產業的標準來看,手機發展至今也是個「不可能」的任務,因此無論是什麼事情,就矽谷科技人來說都是「總有一天會實現」的夢想,畢竟所有東西都可讓天馬行空成真,但要進入汽車產業可就沒那麼簡單,不僅要符合法規標準,付出的成本單價更高,且絕對不能在安全性有任何差錯,甚至也禁不起大規模召回。而這些問題,應該是科技產業所看不清,因此才會有撈過界的念頭。

其實隨著歐洲經濟成長趨緩,俄羅斯經濟陷入低潮,全球貨幣及政治動盪等問題的衝擊下,屬於高單價消費品的汽車本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再加上Apple和Google的撈過界,不少傳統汽車品牌已感受到新風暴即將來臨。就如同德國DAIMLER集團總裁Dieter Zetsche所說:「來自太平洋西海岸技術和汽車產業都擁有技術,但說不定這是一大整合的機會。」或許車廠本身所擁有的技術,非科技產業的強項,但目前車用電子系統似乎也和科技產業脫離不了關係,因此與其相互競爭,倒不如彼此合作還來得有利。至於科技產業的撈過界,就個人解讀現階段應該是炒股吸引投資客成分居多,倘若想改變人類的個人行動工具和習慣,恐怕還有很長遠的路要走!

AutoNet汽車新聞APP即時推播通知

  快下載iOS版》》Apple Store

  Android版》》google Play

   新聞列表(03/17/2015)
















   
▲TOP

AutoNet汽車日報 版權所有 禁止轉載 c 1996-2011 AutoNet.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2768-9907 Fax:(02)2749-287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