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0日 星期六
把這篇文章貼到Plurk噗浪 把這篇文章貼到twitter 把這篇文章貼到FaceBook
觀點:致命的要素總和,淺談雪隧死亡車禍
AUTONET記者:吳世傑(05/12/2015)
字級設定:
雪山隧道自從開通以來,長達12.9km的隧道長度因為景色單調且燈光昏暗,相對於開放路段更容易讓駕駛失去集中力,導致許多事故發生的因素通常都跟駕駛注意力不集中有關。2015年5月8日清晨所發生的死亡車禍起因是吳姓男子所駕駛的小貨車故障失去動力,未能及時駛至避車彎而僅能閃雙黃燈後靠邊停駐。後續另一名吳姓女駕駛因未能即時發現故障小貨車,在追撞發生之前緊急閃避、雖成功避免追撞卻不幸撞擊隧道牆面邊角。撞擊後吳姓女駕駛被緊急送往醫院急救,但仍因多處出血而宣告不治。

 
事故發生後吳女所駕駛的車款車室空間完整,理應有足夠的存活空間
 
當然了一場車禍發生的原因肯定有許多的因素交織而成,但綜觀目前網路上曝光的隧道監視器畫面與後方行車記錄器影片,這場車禍的發生概略可歸納成吳姓男子未注意車況導致故障車停放於車道以及吳姓女駕駛未能即時發現前方故障車兩大因素。後續雖成功閃避小貨車但撞擊隧道牆面的強大撞擊力道導致吳姓女駕駛傷重不治,這樣的結果理所當然讓人對於該車款的安全性打上問號。不過在仔細看過事故的車輛殘骸新聞照片後,對於駕駛傷重不治的結果著實產生許多想法以及疑點。

吳姓女駕駛所開的車輛為NISSAN Tiida 4D車型,在撞擊隧道過後雖然車頭看來滿目瘡痍,但最重要的車室部分卻沒有太大的損害,甚至儀表台與方向盤等零組件都好端端的在該有的位置,因此能確定的是吳姓女駕駛並非因為被夾在車內導致傷勢過重不治。反倒是因為NISSAN Tiida 4D在上市初期到2009年底之前,最低階的兩款車型並未配備雙前座SRS輔助氣囊,遇到撞擊時僅能透過最傳統的安全帶提供防護。在強大的撞擊力道之下,光靠安全帶並無法減緩撞擊力道,因此吳姓女駕駛可能是因為頭部直接撞擊車內組件或是撞擊力道超過人體承受極限導致內傷、出血過多不幸身亡。

這場車禍透過血淋淋的教訓,活脫展現了SRS輔助氣囊的重要性,若是吳姓女駕駛所開的車款能夠配備雙前座輔助氣囊甚至側氣囊、側氣簾等完整的防護,那麼吳姓女駕駛在事故後或許不會受到致命傷害。當然了在2010年過後,所有市面上販售的新車皆須強制配備雙前座輔助氣囊與ABS等基本的安全配備,因此這類車室完整、乘客不幸身亡的事故將隨著舊車款逐漸淘汰而慢慢絕跡。選購新車時對於車款的安全配備,消費者們應該要有正確的觀念,雖然車並不是買來撞的,但安全氣囊與各項電子輔助配備絕對是越多越好,也只有消費者主動重視新車安全配備是否充足,車廠才有可能願意下放更完善的主被動安全配備,因此自己的安全絕對要靠自己守護。

 
從車室中便能發現該車款並未配置輔助氣囊,導致瞬間撞擊力道直接由身體吸收因而傷重不治
 

AutoNet汽車新聞APP即時推播通知

  快下載iOS版》》Apple Store

  Android版》》google Play

   新聞列表(05/12/2015)
















   
▲TOP

AutoNet汽車日報 版權所有 禁止轉載 c 1996-2011 AutoNet.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2768-9907 Fax:(02)2749-287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