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把這篇文章貼到Plurk噗浪 把這篇文章貼到twitter 把這篇文章貼到FaceBook
不受車市疲軟影響,博世宣布2019營收以廣泛產品組合維持表現
AUTONET記者:Ginny(02/05/2020)
字級設定:
雖然整體汽車產業疲軟,博世(BOSCH)近日宣布,2019年營收仍保持前一年水準;初步營收數據顯示,科技及服務領導廠商博世2019年全球營收達779億歐元,與上年持平,外幣匯兌損益調整後的營業額則略微衰退1.1%。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鄧納爾(Volkmar Denner)博士日前在公布集團初步數據時表示:「低迷的經濟及急遽衰退的汽車產量對博世深具影響。然而,無論是拓展現有或全新業務領域,博世多元的業務版圖讓不利的環境影響得以趨緩。縱使經濟情勢仍具挑戰,我們將持續投資具潛力的業務領域。」博世計畫在今年於電氣化、自動化、互聯化交通投資逾十億歐元。「作為具領先地位的創新企業,博世致力於協助形塑替代移動交通模式,同時把握相關商機。」鄧納爾博士補充。

博世集團在2019財務年度的稅息前營業利潤為30億歐元,略低於4%,主要受關鍵的中國及印度市場汽車產量下降、柴油引擎汽車市場占比萎縮、交通解決方案事業群等組織重整,以及增加未來重點項目前期投資等因素影響。「今年對於許多企業而言,將是相當具有挑戰性的一年,尤其是包括博世在內的汽車產業。」博世集團財務長及董事會副主席Stefan Asenkerschbaumer教授指出:「即便如此,今年我們仍期望在重要的業務領域及市場中,再度有高於市場水準的表現。」他補充,博世也將持續致力於強化獲利能力,並調整產能。

未來交通:應對變革的挑戰

博世對未來交通及成功轉型有清楚的藍圖,「未來交通不僅將電氣化及自動化,更將變得互聯化及個人化。」鄧納爾博士補充,相較於其他公司,博世的產品組合多元,已經為各類交通場景及技術發展做足準備。然而,鄧納爾博士也指出,在通往未來交通的道路上,汽車產業正面臨幾個重大挑戰:首先,對於汽車的非理性爭論已經對任何針對道路交通領域客觀、細膩的討論造成阻礙。同時,汽車產業也需要更多時間以應對此過渡期。鄧納爾博士強調:「特別是當涉及人事調整,電氣化轉型不可能一蹴可及。」再者,經濟形勢正在加劇產業的結構性改變。博世預期2020年全球汽車市場將連續第三年衰退,下滑2.6% 至8900萬輛,與2017年相比,估計將減少近1000萬輛。博世認為未來幾年全球車市將持續萎縮,到2025年以前將不見增長。

博世計畫以社會盡可能可接受的方式調整成本結構及人事,以適應產業的重大變化及產能過剩問題。鄧納爾博士表示:「我們已經與班堡 (Bamberg)、施維伯丁根(Schwieberdingen)及斯圖加特–費爾巴哈(Stuttgart-Feuerbach)等主要業務單位所在地的工會達成協議。」博世希望藉此保持當地員工的個人發展機會,並盡可能保留其工作機會及技能。

未來交通:博世商機

鄧納爾說:「交通的多元化並不意味著現有交通方式的結束,也絕不代表汽車時代的終結。」他強調,博世始終致力於作為交通解決方案領導供應商。「汽車產業的根本性變革對博世來說是重大的商機。」未來,交通的需求將持續增長。國際運輸論壇 (International Transport Forum, ITF)的數據指出,全球個人交通工具將在2015年至2030年間成長近50%。鄧納爾解釋:「在可預見的未來,汽車仍將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並可望變得更加安全、便捷、環保。」同時,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 IoT)、人工智慧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以及燃料電池等創新科技將進一步推動其他交通方式的發展。作為創新領導企業,博世早已投入這些先進科技的發展,也可望從中獲益。此外,電動車市場中的新興汽車製造商對於完整解決方案的需求日增,而非尋求單一零組件。因此,鄧納爾博士認為:「作為全方位服務供應商,博世將可從營業額達數十億的系統業務中獲利。」未來,博世亦將受益於電子及軟體化的趨勢。博世預估從現在到2030年,軟體密集型電子系統市場將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目前,博世每年投資約37億歐元在軟體開發,並且雇用共三萬名軟體工程師。

提升員工技能:對二萬名員工進行人工智慧培訓計畫

鄧納爾博士相信,培養有能力的人才是企業成功應對當前及未來挑戰的重要策略。他指出:「博世期許自己成為學習型組織,將學習融入日常工作中。」除了透過常規培訓提升員工技能外,博世正在發展針對近二萬名員工的人工智慧培訓計畫。計畫將對經理人、工程師以及人工智慧開發工程師三類員工展開不同形式的培訓,內容包含如何負責任地使用人工智慧的行為準則。

發展業務:在具前景的重要領域投資約30億歐元

博世計畫進一步拓展現有業務,並開發新的商業領域。「為此,我們對前瞻科技進行大規模前期投資。」鄧納爾博士表示:「2013年至2020年間,博世在新業務範疇的總投資金額將達約30億歐元。」而今年,博世預計在燃料電池等電動交通領域投資五億歐元,在自動駕駛方面則將投資超過六億歐元,並投資一億歐元於互聯交通解決方案。此外,自2015年起,博世已累計投資六億歐元以拓展物聯網相關業務,其中包含德國柏林的博世物聯網園區 (Bosch IoT Campus),以及開發互聯工業業務。

善用競爭優勢:科技的領導性及中立性

為掌握數十億市場規模的業務商機,博世正積極開發新科技。例如:為實現安全的自動駕駛,除了攝影機及雷達,還需要加入第三種感測器技術。為此,博世開始生產長距離光達感測器,以完備其感測器產品組合。鄧納爾博士解釋:「感測器間的落差可因此銜接,幫助自動駕駛成為現實。」雷達測距工具可有效偵測路面上的石頭等遠處的非金屬物體,這代表著車輛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煞車、轉向等駕駛操作。

此外,博世積極推動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技術商業化,並與Powercell成立策略聯盟,發展動力系統的核心零件及電堆,並計畫於2022年上市。博世也將繼續投入高效內燃機引擎技術。博世市場研究資料指出,到了2030年,三分之二的新車仍將使用柴油或汽油,其中包含部分混合動力車輛。鄧納爾博士表示:「科技中立是實現零排放交通的前提,也是保障大眾負擔得起交通的唯一途徑。」高效內燃機引擎及先進電動馬達的組合即是其解決方案。此外,鄧納爾博士亦積極推行再生合成燃料的應用。他認為:「已經上路的現行車輛同樣需要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盡一份力,而使用再生合成燃料可使其過程達到碳中和。」他呼籲政策制定者設計相應架構,以塑造科技中立、創新友善的環境,這對於成功落實交通轉型、保留現有工作以及創造新的工作機會來說十分必要。

在未來交通之外:致力開發創新科技

除未來交通外,博世正致力發展創新科技並倡議氣候行動,以達到經濟、環境與企業社會責任間的平衡。為成為具領導地位的物聯網公司,博世相當重視人工智慧的發展。鄧納爾博士指出:「利用工業人工智慧,我們期許博世產品成為客戶的得力助手,進而使博世成為此一領域的全球領先者之一。」為此,博世在位於德國杜賓根(Tübingen)的人工智慧中心園區即投資了一億歐元。同時,博世正積極推動氣候行動:在2019年底,博世已經在德國所有據點都實現碳中和目標;到2020年底,博世的全球據點都將達成此目標。鄧納爾博士表示:「氣候行動及能源效率提升為博世帶來更多的商機。」至2025年,僅在德國就有高達45%的電力將來自可再生能源(資料來源:BMWi)。 鄧納爾博士補充:「這正是我們未來幾年將挹注一億歐元發展熱泵業務的原因。」

2019年各事業群業務表現

2019年博世各事業群的表現相當。其中,占集團總營收比重最高的交通解決方案事業群,表現優於全球汽車產量成長率。其營業額達470億歐元,與上年持平,名,匯率效應調整後為衰退。

消費性產品事業群的營業額達億歐元,名目衰退,匯率效應調整後為下滑。博西家電和電動工具 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仍保持其市場地位。其中,電動工具的表現更是優於市場水 準。儘管機械工程領域整體訂單減少,工業科技事業群的營業額仍高達億 歐元,較上年逆勢成長,匯率效應調整後則為衰退。

能源暨建築科技事業群的營業額成長,達億歐元,匯率效應調整後為目上略下滑0.1%,匯率效應調整後為衰退1.5%。消費性產品事業群的營業額達178億歐元,名目衰退0.2%,匯率效應調整後為下滑0.6%。博西家電和電動工具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仍保持其市場地位。其中,電動工具的表現更是優於市場水準。儘管機械工程領域整體訂單減少4%,工業科技事業群的營業額仍高達74億歐元,較上年逆勢成長0.1%,匯率效應調整後則為衰退1.2%。能源暨建築科技事業群的營業額成長1.5%,達56億歐元,匯率效應調整後為0.8%。

2019年各地區業務發展概況

博世在歐洲地區的業務發展穩健,營業額達410 億歐元,與上年持平。北美地區營業額成長5.3%,達130億歐元,匯率效應調整後則為衰退0.5%。南美地區營收達14億歐元,名目成長1.1%,匯率效應調整後則成長5.3%。亞太地區整體業務發展疲弱,主要歸因中國及印度汽車市場低迷的衝擊。即便日本及東南亞市場表現強勁,營業額仍衰退3.1%至225億歐元,在調整匯率效應後為衰退4.5%。

全球約40萬3千名員工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博世集團全球約有40萬3千名員工。較上年員工數減少1.7%,相當於6,800人,員工數變動主要來自中國及德國。

展望2020:縱使全球經濟低迷,博世力求強化獲利能力博世預估,2020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僅為2.0%。Asenkerschbaumer教授表示:「面對持續低迷的經濟,全球成長速度將進一步放緩。」尤其是汽車及機械製造等核心產業將繼續衰退。此外,中美貿易爭端及懸而未決的英國脫歐問題也增加未來的不確定性。汽車產業的產能過剩及動力系統變革影響下,博世正進一步考量其內部成本結構,必要時將採取社會可接受的方式進行人事調整。Asenkerschbaumer教授補充:「博世正面對充滿挑戰的一年,我們將力求強化獲利能力。」高獲利水準對於博世前期投資未來核心科技以及企業轉型至關重要。

AutoNet汽車新聞APP即時推播通知

  快下載iOS版》》Apple Store

  Android版》》google Play

   新聞列表(02/05/2020)
















   
▲TOP

AutoNet汽車日報 版權所有 禁止轉載 c 1996-2011 AutoNet.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2768-9907 Fax:(02)2749-287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