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把這篇文章貼到Plurk噗浪 把這篇文章貼到twitter 把這篇文章貼到FaceBook
全新C-Class展現睥睨同級車款的安全設計
AUTONET記者:盧佛青(06/04/2007)
字級設定:
百餘年來,發明歷史上第一部車輛的Mercedes-Benz品牌,其發展過程同時也代表著汽車工業的演進歷程。而科技的日新月異,已為過去不少看似相互衝突的技術,尋得整合之道,尤其是在車體的剛性及耐用度上,要達到最終目標,尚須同時兼顧多項互相矛盾的需要,舉例而言,既要有強固的車體結構足以支撐傳輸強大動力的驅動裝置,以確保精確的操控及預防令人不舒服的車身振動,而在顧及車體的堅固之餘,又要尋求車體的輕量化,以達成兼具經濟及環保的燃油效率;而以高剛性車體滿足嚴苛撞擊測式標準的同時,還須顧及共用道路上的行人安全以及易於維修的需求。不過對於Mercedes-Benz來說,無論科技和技術如何演進,所有的發展永遠建構於Mercedes-Benz品牌創立至今從未改變的堅持,即超高標準的安全標準。

儘管全新C-Class大幅增加安全配備,車身尺寸也增大,變得更加寬敞舒適,但是車重卻比前一代減輕8公斤。歷經多年的苦心研發,Mercedes-Benz徹底落實「將合適的材質放在正確的位置」原則。新一代C-Class創新紀錄,全車有高達70%的鈑件採用高強度鋼材,另有20%採用新近研發的超強度鋼材,這些鋼材的抗扭曲性遠超過傳統鋼材的3到4倍,再輔以Mercedes-Benz首度採用的“RobScan”雷射焊接技術,這套強化車體結構彎角與凸緣的高速焊接技術,讓新C-Class的撞擊測試成績更為優異,同時車體抗扭曲性也較上一代提升13%,提供乘員更安全的保障。

建立於強健車體結構之上的安全與舒適

良好的車體抗扭曲性,同時也是抑制行進間車身振動的最佳功臣。原廠工程小組在車體結構與傳動系統間的連接軸承設計上,投注高度心力。由於車體與傳動系統的連接點必須抵抗強大的反向拉力,因此特別需要強化,消弭車身在行進間因不同路況所產生的振動及噪音,以提高乘駕舒適性。

連接軸承的強化,還可提高車體安全。這些連接點分別位於車體與引擎、轉向系統、前軸及變速系統等攸關前方撞擊潰縮設計的區域,因此為了安全用途,這些連接點在前後方向的延展性、或向下形成額外撞擊潰縮空間的能力上已予以強化,一旦車身遭遇前方嚴重撞擊,這些高強度鋼質連接軸承並可有效吸收撞擊能量,並透過特製管狀車架,將能量分散至車體下方,以免危及車室。全新C-Class在面世前已歷經超過100次撞擊測試,其中包括通過全球公認最為嚴苛的美國80mph(約128km/h)的後方撞擊測試,再度證明新一代C-Class的安全性遠遠領先同級競爭對手。

Mercedes-Benz早在上一代C-Class的C-Class Sports Coup?車型上,便於同級距市場率先配備全景式天窗;到了全新一代C-Class,不僅再加大全景式天窗的面積,同時搭配可以電子鑰匙直接控制的前後雙側電動遮陽簾及防夾功能,並與PRE-SAFE?主動安全防護系統整合,於系統偵測到車輛即將遭遇意外事故前即自動關閉。另外並附雨滴感應式功能,天候不佳即可自動關閉。

優異的空氣力學設計造就同級距最低風阻係數

藉由Mercedes-Benz精湛造車工藝技術及創新研發科技所賜,新C-Class的空氣力學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在車身尺碼增加、後輪距及車側後視鏡等尺寸也隨之加大的狀況下,新C-Class卻成功締造低達0.27的風阻係數,創當今四門房車之最;同時有了更高剛性的車架做為後盾,對於車身操控及煞車穩定度居功闕偉的後車軸上升係數,也從上一代的0.09降至0.07。

Mercedes-Benz獨創的專利尾燈通風孔 取代傳統的擾流板功能

Mercedes-Benz對於空氣力學的講究,已經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氣體力學的研究已不限於車身線條的設計,Mercedes-Benz連尾燈造形也不放過。通常當氣流被吸入車身下方並往後流到尾燈附近時,會在車尾產生與車身相抗的亂流,但是在Mercedes-Benz於新C-Class尾燈加入專利通風孔設計後,這股氣流可被導引至通風孔處,讓氣流自車側順勢排出。


專利尾燈通風孔導引氣流之示意圖

此外,為了有效降低風阻係數,Mercedes-Benz也大量藉助原型測試車在風洞的測試結果,在車外後視鏡、車窗及後擋風玻璃的造型上下功夫。為了確保這些配備在雨中仍提供清晰視線,全新C-Class採用Mercedes-Benz延伸到車頂與後車窗的專利式雙片膠製凹槽,這項專利的特點為採用開放式及封閉式的雙功能導引設計。通常雨水會因車頂後緣所形成的壓力被迫集中於中央再行散開,但是在Mercedes-Benz的雙功能導引設計的導引下,雨水會順著膠製凹槽直接沿窗緣,讓車窗即使在車輛高速行駛時也能保持清潔,不致影響視線。

C-Class首次配置智慧型頭燈系統

創同級車之先,全新一代C-Class首度配備Mercedes-Benz創新科技─智慧型頭燈系統(Intelligent Light System),提供精確安全的照明。強力的Bi-xenon近遠光氙氣頭燈系統依據行車路況及天候狀況,提供五種不同的照明模式(鄉村/高速公路/霧燈/主動式頭燈/主動轉向照明),例如在時速90km/h以上,全新C-Class將進入高速公路模式,智慧型頭燈系統之投射範圍提升60%,而此系統分為二階段啟動:電能輸出自35瓦特提升至38瓦特,以提升照明亮度;當時速超過110km/h後,智慧型頭燈系統將啟動第二階段,駕駛者端的投射角度更為提高,在高速公路模式下,投射範圍最遠可達120公尺外的路況,相較傳統鹵素燈泡增加了50公尺。國內因法規關係,尚未引進此項配備。

Mercedes-Benz具體實踐「無事故駕駛環境」安全理念

經驗的累積是致勝的關鍵。Mercedes-Benz在被動安全之父─Bela Barenyi於1950年發明以乘客安全為導向的車身結構時,即已立下嶄新的里程碑,並隨著一款款的全新車型問世,將接近60年來在車輛安全設計領域所累積的豐富理論與研發經驗,具體實踐於意外事故的預防及安全防護配備的開發。

Mercedes-Benz工程小組將過去投注於意外事故預防的研究進行更詳實的測試,並將以往只有頂級車款才有的更智慧性配備,搭載於更多產品上,造福更多駕駛者。

領先同級車款,首度配置PRE-SAFE主動安全防護系統

Mercedes-Benz獨創安全配備─主動安全防護系統(PRE-SAFE),即基於對於客戶的承諾,以Mercedes-Benz於安全方面最早提出─事故預防概念所研發完成。這套由2002年發表的S-Class車系所率先擁有的主動安全防護系統,如今已廣泛運用於Mercedes-Benz旗下各車系,包括全新C-Class。

PRE-SAFE主動安全防護系統

新C-Class領先同級距車款,配置這一套過去只有頂級豪華車款才有的系統。透過電子動態穩定系統(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煞車輔助系統(BAS─Brake Assist System)及智慧型煞車系統(Adaptive Brake)等,在關鍵時刻協助駕駛者避免因突發狀況而發生意外事故。

不同於以往任何一項安全配備,這套系統詮釋安全的角度已遠遠高過撞擊測試法規,從駕駛者、乘客甚至是其他道路使用者等的全方位角度來設計沒有事故發生的平常狀態、事故可能即將發生前、事故真正發生時及事故已發生之後等四個狀態的車輛安全,朝向Mercedes-Benz的終極目標─「無事故駕駛環境」邁進。

根據統計,上述已列為新C-Class標準配備的各項安全防護系統,的確有效減少事故發生,其中由Mercedes-Benz獨家研發的閃光煞車燈,更大幅提升了道路行駛安全,降低後方追撞事故的發生,在車速車過50km/h以上重踩煞車,閃光煞車燈便會啟動,能使後車駕駛人踩煞車的反應時間縮短0.2秒,而讓車輛在時速100km/h的緊急煞車距離縮短5.5公尺。國內因法規關係,未能引進。




另外,在發生撞擊事故,列為新C-Class標準配備的多項防護系統也能有效降低保護乘員安全,例如列為標準配備的NECK-PRO主動安全頭枕,能在發生撞擊的毫秒瞬間,將駕駛者以及前座乘客的座椅頭枕分別向前推40mm、向上升30mm,降低頸部受到鞭甩效應的受傷機率。

新C-Class主/被動安全配備一覽表(包含標配及選配)

防鎖定煞車系統 (ABS)緊急煞車輔助系統 (BAS)智慧型煞車系統 (Adaptive Brake)電子操控系統 (ESP) 含加速防滑控制系統 (ASR)PRE-SAFE 主動安全防護系統敏捷操控套件(AGILITY CONTROL)包含:
智慧型避震阻尼系統 (Selective Damping Sys.)
敏捷操控方向控制 (AGILITY CONTROL Steering)
敏捷操控換檔控制 (AGILITY CONTROL gearshift) 足踏式駐車煞車
電子晶片防盜系統 (ELCODE)含轉彎輔助燈之主動轉向近遠光氙氣頭燈 大燈自動控制系統停車輔助系統 (PTS)斜坡起步輔助ISOFIX 後座兒童安全椅固定裝置雙前座氣囊雙前座側面氣囊雙車窗頭部氣簾第三煞車燈前乘客座乘員搭載感知器前座NECK-PRO主動式安全頭枕兒童安全裝置 (後電動窗及後門兒童安全鎖)前乘客座MB專用兒童安全椅感知裝置警示系統作用
前座乘客安全帶未繫
冷卻水及機油液面高度不足
駐車煞車未釋放
車燈未關警音功能
胎壓過低警示系統前後座三點式安全帶車門開啟安全燈安全帶束緊裝置附束力限制急救包


   新聞列表(06/04/2007)
















   
▲TOP

AutoNet汽車日報 版權所有 禁止轉載 c 1996-2011 AutoNet.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2768-9907 Fax:(02)2749-287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