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駕馭著剛剛到港、代號G45的BMW全新四代X3 ,奔馳在北部濱海的山道上,一種久違的、火燙燙的手感隨即浮現,X3會是2024年小編曾試過的60多台新車中,最讓人振奮而且開心的作品之一,它雖不是最凶暴的,但流暢而無縫的加速感,加上貼地沈穩的底盤運動,搭配精準的轉向,總是讓人愛不釋手。對於追求時尚華麗風又偏愛運動化操駕的買家來說,X3應是不二之選。
| |
|
原本3系列一直是BMW最核心的車款,但隨著SUV風潮的興起,X3自2003年首代推出之後,買氣逐年上升,一直是BMW熱銷車款之一, 2023年X3全球共交付了35萬輛,正式取代3系列,成為該品牌銷售量占比最高的核心車款,而且全球累績銷售量也超過370萬台。
四代X4原廠的動力配置,除了汽柴油動力,還有PHEV插電式油電複合動力,2025年還會再加碼推出採用全新Neue Klasse 平台的iX3純電動版。而目前台灣主攻汽油版,總代理汎德共導入兩種動力三個車型,包括X3 20 xDrive xLine、X3 20 xDrive M Sport與X3 M50 xDrive,建議售價各為249萬、277萬與383萬。而我們此行試駕 的是中階車型20 xDrive M Sport。
四代X3仍採用原有偏後置的CLAR平台,但此一底盤平台為了追求更多樣化的駕馭特性,並增加乘坐的舒適性,該底盤進行大幅度的改造,像是懸吊系統的兩端都經過了重新設計,例如輪距加寬了 23mm,並在前頭安裝更堅固的防傾桿支架,並加固了後軸支架以增加行駛的穩定性。雙小齒輪轉向系統已更換為新的皮帶驅動裝置,但買家仍可選擇以主動式避震器取代標配的被動式避震器。因此4代的車身尺碼比3代稍長和稍寬,車長與車寬分別增加了47mm與29mm,達到4,755mm與1,920mm,但車頂略微降低,構成更具運動感的輪廓。軸距幾乎沒變,仍為 2,865 mm。
X3全車系變動幅度最大的莫過於它的外觀, 造型受到電動旗艦休旅iX的影響,是依據BMW大膽前衛的全新設計語彙而重新設計,並帶著幾分電動車的科技氛圍,而我們試駕的車款X3 20 xDrive M Sport及更高階車型,都標配的M Sport空力套件,讓X3保有和3 系列一樣的運動風尚。
在車頭部分,引擎蓋位置拉高,使雙腎形水箱護罩變得更突出,追隨著電動旗艦休旅iX的步伐,水箱護罩也是大鼻孔式設計並呈現八 角造型,格柵採直線與斜紋交錯,且採半封閉式設計,並加了稱之為Shadowline的亮黑飾板,頗似電動車,而外框也比照BMW家族,可選配具有自發光功能的「飾光水箱護罩」。車頭兩側是帶著神祕感的天使眼造型、並結合City Light智慧光源切換功能的光型變化智慧LED頭燈組的燈形設計,同時前保桿下方進氣口因為M Sport套件而加大,左右氣簾也加了亮黑的飾板。
車側因應車高降低16mm,加上由車頭向車尾上肩線,營造向前衝刺的視覺動感,使它具備轎跑車一般的輪廓,同時首次採用的全烤漆豪華一體式輪弧,強化運動跑格。車柱也全部採黑化設計,包括經典的霍氏彎角,加上車外後視鏡採雙色跑車化低風阻設計,側裙採寬厚且立體的M款式樣,都讓X3更具跑車風味加重。
黑白雙色切削輪圈配置的是M款的19 吋輕量化鋁圈,並結合X形線條,華麗繁複而且帶著動感,配胎則為馬牌強調低抗阻和低磨耗的EcoContact 6Q休旅用胎,規格為245/50 R19,輪圈內置M Sport藍色煞車卡鉗。
車尾延伸至車側的全新T型LED尾燈設計與黑色高光澤擾流尾翼,讓車尾更顯寬闊且具有豐富而立體的層次。車牌位置下移到後保桿下緣。同時比擬iX電動車,保桿下緣配置亮黑飾板,排氣尾管彷彿電動車,採隱藏式設計,唯有M50才會採外露式設計。
BMW X3 M50 |
X3 M50 xDrive |
X3 M50 xDrive |
X3 M50 xDrive |
X3 M50 xDrive |
X3 M50 xDrive |
另外,源自於M家族血統的X3 M50 xDrive採用了M Sport進階套件,運動風格更強烈,內含紅色M煞車套件、20吋M雙幅式輪圈、M雙肋型後視鏡、深色造型頭燈、深色造型尾燈、黑色高光澤水箱護罩以及黑色高光澤四出排氣尾飾管。
內裝維持BMW一貫年輕化和運動化的設計主軸,結合精緻化的材料,以縫線的皮革環艙包覆,搭配M鋁質刷紋飾板和軟硬質塑料飾板。一如它的外觀,座艙設計鋪陳也同樣深受旗艦iX的影響,呈現全新的簡約而且迎合當代時尚設計風格,沒有複雜的線條和面板的拼接,更融合iX以來的Shy Technology隱形技術,比照iX電動旗艦,X3儀表台配置懸浮式曲面螢幕,整合12.3吋數位儀表和14.9吋中控觸控螢幕,透過高度觸控科技 來簡化操控界面,使座艙顯得簡潔而富科技感,同時結合氣氛照明的環艙光幕式裝飾,也讓整伷車室散發濃濃的科技氛 圍。
由於配備M Sport套件,我們試駕的X3 20 xDrive M Sport,多功能方向盤為運動化式樣, 採用Nappa真皮包覆結合縫線的M款式三幅式平底把方向盤,兩側的能按鍵配置,和BMW家族現有車款相同,採簡約多功能的界面,左側是駕駛安全輔助功能鍵,右側按鍵組則可操作多媒體、行動通訊和儀表顯示內容的切換按鍵,操作十分直覺,方向盤前方也配備實用的換檔撥片。試駕的M Sport車型方向盤左側撥片也整合Sport Boost瞬間加速衝刺功能,長壓左側撥片,即可讓車輛維持10秒的超車衝刺的性能化模式。
12.3吋虛擬數位儀表,比照BMW家族所有成員,所有資訊顯示都十分簡明扼要,而且排列邏輯十分合乎人性化,可以直覺式判讀,儀表右下有三個選項,包括三種儀表版型風格中央顯示區顯示資訊選擇和HUD抬頭顯示區的選擇設定,皆是透過方向盤右側功能按鍵設定選擇。中央顯示區可切換顯示個人偏好與習慣的資訊,如車速、油耗、駕駛安全輔助系統、地圖、多媒體、G值等。
前擋配置抬頭顯示器,有較大的顯示畫面,讀取輕鬆,而且有著明晰而易懂的介面,可同時顯示車速、駕駛輔助系統、導航方向及地圖和中控多媒體等訊息,顯示也有三種畫面模式可依駕駛個人的偏好選擇設定。
中控螢幕比照BMW家族成員,結合BMW最新 Operating System 9作業系統,具有和BMW家族新世代成員相同的QuickSelect快捷選單功能,並且整合多媒體、倒車顯影、環艙監視、車內攝影機、AR擴增實境導航功能、BMW手機數位鑰匙2.0、手機遙控停車,以及備全新的BMW Personal CoPilot智慧駕駛輔助科技加變換車道輔助等多項數位科技,另有線上App資源,帶來更豐富的用車體驗。而20 xDrive M Sport 與 M50 xDrive兩車型皆標配最大輸出功率高達 750 瓦的 harman/kardon 音響系統,附有 15 支喇叭,環繞音場效果相當好,音色表現力也很強,特別是高音和Vocol的表現張力。
此外,全車標配的進階智慧停車環景套件,可以讓車主透過手機內的My BMW App,讓車子自動停放或駛出停車格,而且人也可以離開車內,讓車輛自動停放。另外,該套件可以預先錄製的停車路徑,記憶路徑最多可達10組,每組路徑最長可達200公尺。
中控也比照目前BMW各成員,內建「My Modes」整合式行車模式切換系統,不同模式下有不同的風格與功能表現,包括螢幕、顯示資訊、氛圍照明,內建個人化、運動、節能、躍動、放鬆、數位藝術和新增的「寧靜」模式等七種模式,「寧靜」模式,將車內聲音、燈光、顯示資訊的干擾降至最低。
中控下方緊鄰空調出風口是而中控下方是全車系標配的三區恆溫空調的控制面板,是細長的透明面板,表面運用類似鑽石的切割紋理,並結合環艙艙照明,可依個人設定或不同駕駛模式,讓面板散發不同色調的光芒,營造夜店氛圍,空調功能設定切換都採觸控方式操作。中控空調出風口下緣也有幾乎隱藏式的小推桿,可控制出風量大小。另外左右的車門把手整合空調風量控制面板,前座乘客也可以在此面板上控制該車門一側的空調出風口的風量。而中控鎖、座椅記憶等功能啟動或設定,也整合在這個車門把上。雖然此面板頗為創新,但操作上並不是很順手、也不夠直覺。
鞍座前端的空間整合了雙置杯架和雙手機放置格,手機放置格左側是無線充電板,並有兩組Type-C的USB插槽,仔細看可以發現手機放置格有防滑墊,墊子採用和水箱護罩格柵相同的斜紋設計。而這個空間的框架也結合了氣氛照明和一個自發光的M徽記的浮島式銘板裝飾,帶來輔助照明和眩目的裝飾效果。
中央鞍座中段是亮黑色的駕駛操控面板,左側是結合線傳技術的排檔推桿,以及引擎啟閉按鍵電子式手煞和Auto-Hoold功能鍵,右側則是結合水晶玻璃工藝的iDrive旋鈕,可用以切換中控螢幕顯示,它的下方有My Mode選控鍵和環艙監視攝影開關和音響音量調整的滾輪等介面,集中化的功能按鍵,人性化配置,頗合乎操作邏輯,實際操作十分直覺。
鞍座後段是大面積的中央扶手,手肘靠放十分輕鬆,下方是寬大的置物箱,收納機能不差,而前乘客座前方的手大箱也有垂直90度開口設計,取置物很方便而且手套箱也有頗大的容量,為前座的收納機能加分不少,而四個車門的門側都有很不錯的置物格規畫,扶手本身就有一個小置物格,下方有三個置物格規畫,其中一個是置杯或瓶罐架。
前後座椅都採用皮質細緻觸感頗佳的Veganza透氣皮革打造,此為全素的人造皮革係使用植物和合成方式製做的永續經營、友善環境材料,唯M50車型才使用Alcantara類麂皮材質。座椅皆具有十分優異的包覆性和支撐性,乘坐舒適性堪稱一流,雙前座皆電動可調並附記憶功能,同時也都有電動腰靠,而雙前座椅墊也有可手動前伸的腿靠,為長途乘坐提供更舒適的腿部支撐性。後座也有獨立空調面板,並有雙USB插槽,而後座也付中央扶手。
雖底盤平台不變,但透過機械的改造,讓車室擁有比改款前更寬敞的乘坐空間,前後座的腿部和膝部空間都十分寬裕,以小編171公分的身高,乘坐前後座都,膝部還有一段空隙,而頭部空間也沒有壓迫感。唯後座底板中央傳動軸通道隆起比較明顯,後座三人共乘,中央的乘客舒適性會受影響。4/2/4分離式後座也少了可向後調整傾角的功能。
五人座模式下,X3擁有570公升的後廂置物容積,在同級車之中算是中上,而尾門門檻幾乎和行李廂底板完全等同,加上尾車大開口設計,取置行李完全沒有卡卡的問題, 透過分離後座椅背前傾打平,置物容積可擴增至1,700公升,而且後座傾倒完全打平,放置大型休閒配備,如公路自行車,並不是難事,而行李廂底板下方還有置物格的規畫,體感式電動尾門也是全車系標配。
至於主被動安全配備,維持BMW的優良傳統,全數到位,駕駛安全輔助科技也做了大幅進化,符合Level 2的半自動駕駛輔助,內含盲點警示、主動車道維持輔助、上主動車距維持和定速控巡航制系統, 另外還有前述的200 公尺自動倒車輔助,以及AR擴增實境和VR道路虛擬實境顯示,以及同級車所沒有的自動變換車道功能。
由於PHEV插電式油電車型成本偏高,同時台灣市場接受不高,因此台灣導入的X4仍以直列四缸和直列六缸的汽油動力為主,試駕的X3 20 xDrive配備2.0升直四汽油引擎,結合BSG 48V的輕油電技術,最大馬力190ps,最大扭力31.6kgm,匹配8速自手排變速箱,按官方測試數據,時速0到100公里加速約8.5秒可完成。
儘管這顆2.0的四缸引擎並沒有驚人的帳面數據,加速衝刺也不會太兇暴,但起步仍十分輕快,山道上坡也不會示弱,是比較大眾化的動力配置,相當兇暴當然要選M50,不過有趣的是它的底盤十分稱職,和它的動力搭配得宜,讓我們在各種路況中都能擁有十分流暢的行車節奏,偏舒適化的懸吊在彎路上雖十些許側傾,但仍保有一定程度的側向支撐,而轉向的精準也彊彌補側傾的狀況,全車的靜肅性也相當好。
如果不是性能買家,那麼我們試駕的X3 20 xDrive M Sport是一台不錯的個人與家庭用車,當然,6缸動力加上可變式運動轉向系統、M跑車化電子懸吊系統以及M運動化差速器,X3 M50 xDrive會是玩家們更好的選項。
BMW X3 20 xDrive M Sport規格表
引擎……………直列四缸DOHC 16V汽油渦輪增壓+48V輕油電
排氣量…………1,998c.c.
最大馬力………190hp/4,400∼6,500rpm
最大扭力………31.6kgm/1,500∼4,000rpm
驅動方式………四輪驅動
變速箱…………八速手自排
煞車系統………四輪碟煞
懸吊系統………前鋁合金單接頭彈簧柱/後多連桿
輪胎規格………245/50R19
車長寬高………4,755 x 1,920 x 1,660mm
軸距……………2,865mm
車重……………1,855公斤
售價……………277萬
| |
AutoNet汽車新聞APP即時推播通知
快下載iOS版》》Apple Store
Android版》》google Play
新聞列表(01/20/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