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7日 星期六
把這篇文章貼到Plurk噗浪 把這篇文章貼到twitter 把這篇文章貼到FaceBook
觀點:一時或是一世?
AUTONET記者:盧佛青(07/14/2009)
字級設定:
 
溫室效應的產生與循環。
 
今年度台灣車壇最熱門的話題,除了我們所提過中國汽車品牌進軍台灣市場外,另外一個熱點,莫非替代能源議題可以取得最大的新聞版面,除卻那些八卦或是誰在發表會上請的模特兒或藝人可以為廠商增加一些非汽車產業線的版面外,就如同所有發生在台灣的各種現象一樣,很多事情都是一時而非一世。

東南亞空氣二氧化氮含量分佈圖。

台灣自古以來就在不斷地轉換統治權中度過,而當然外來移民為主的人口特性,其實也為這裡帶來了豐富多元的文化,但有趣的是單獨看來每一個組成卻不見得具備令人印象深刻的印象,在過去政府在非自由貿易時期為保護國產汽車廠而立下的高關稅環境,非但沒有讓台灣汽車產業真正出現自主品牌,反而是因為台灣消費市場的發展,而建立出許多生產關鍵零組件或是車電系統的業者,或許我們在每一屆的車電展中,都可以發下豪語,打出Without Taiwan, You don’t get parts之類的口號,但隨著中國與新興國家市場的消費需求提升而培養逐步完整的產業聚落,我們當然常常都在問,未來這樣的產業台灣的未來在哪裡,短時間內每年與全球市場或產業界之間的貿易總額這些統計數據,到底會挹注多少GDP,似乎成為主事者的最佳宣傳工具或是政績,但其實不管是誰上台或是誰當權,到底有什麼是可以為後代子孫或是身為台灣人可以擁有的願景?

就如同我們好像看起來又要騰飛的替代能源或綠能產業一樣,搞到最後政府決定大筆投資或輔導或獎勵風力與太陽能的發電,但在以納稅人的血汗錢與國庫資源投注多年之後,我們自己的優勢似乎又要被低成本的競爭者給追過,到頭來到底給我們自己留下什麼?

咳!咳!咳!

更有趣的是,政府規劃將台灣建立成為替代能源動能生產中心,但有沒有想到在提供生產替代石化燃料的各種新動力科技的背後,台灣多成為歐美日等等大廠的代工中心,在生產這些所謂環保能源電池或是各種零組件的同時,政府是否提供一個既可以鼓勵又可以兼顧環境永續發展的有利發展環境,台灣走到現在已經是服務業導向的發展階段,在經歷知識經濟革命與電腦科技發展的過程之後,我們要靠什麼來提升我們自己的競爭優勢?

有趣的是我們見到部分業者的抱怨,就以即將通過關於汽車替代能源科技的貨物稅減免措施看來,部分油電車款可能因為無法完全以電力起步行駛,而無法獲得政府所施予的政策優惠,進而反應在消費端的售價也沒法提供更具競爭力的條件,但我們可不能忘記,台灣的發電有超過一半都仰賴排放大量溫室氣體的火力發電廠,在電能或充電系統本身的來源,就是個製造溫室氣體的大本營,更別說再製造電池與相關電腦控制系統的產業,在生產流程中對於環境可能造成的污染,這些或許都被政績與貢獻的GDP的無上光芒給掩蓋過去,畢竟亮麗的數字是最有利的宣傳武器,但在激情過後,還有多少人會問,獎勵法規的立法初衷是什麼?是帶給部分人士更多利益,還是反而離我們希望提升能源效率的這個目標愈來愈遠?

水污染環境循環圖。

一頭熱,大家在台灣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都曾經是記憶的一部份,但就像是很多熱潮一樣,過了,就沒了,但替代能源是關乎子孫萬代與台灣永續環境發展的重要關鍵,除卻到底可以貢獻多少GDP或是帶給資本家與投資人多少獲利之後,我們的子孫與環境卻都是承受發展成本的債權人,國家預算舉債,以後的子孫還可以藉由各種徵稅的名目來慢慢還,但對環境造成的損害,卻往往是出現不可逆的化學反應,所以到底是一時的激情還是一世的英名,或許在我們做每一件事情的當下,都應該想得更為周延,也更要為將來的子孫或是在這塊土地上跟我們共存的萬有多考慮一些…

   新聞列表(07/14/2009)
















   
▲TOP

AutoNet汽車日報 版權所有 禁止轉載 c 1996-2011 AutoNet.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2768-9907 Fax:(02)2749-287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