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5日 星期日
把這篇文章貼到Plurk噗浪 把這篇文章貼到twitter 把這篇文章貼到FaceBook
觀點:無障礙空間?處處有障礙!
AUTONET記者:蔡致堅(06/17/2014)
字級設定:
在台灣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者超過百萬人,其中肢體障礙所佔比例將近40﹪,然而我們的公共建設與道路設計似乎對這些民眾非常不友善,尤其首善的台北市,即使花了大筆預算整修成無障礙空間,但若和鄰近的日本相比其實還差很遠。

英文Barrier Free Environment或Accessible Environment就是無障礙環境之意,按照字面來解釋乃行動沒有阻礙,而我們的政府與政客常高呼「打造無障礙空間」,但真正落實的比例非常低。就拿台北市來說,礙於道路規劃與建築法規的限制,人行道寬度窄得可憐,且因下水道排水工程瑕疵問題,導致馬路與人行道之間有明顯落差(縱使在部分路口設計成無落差,但過於狹窄坡度也太大,且自行車違規使用居多),同時騎樓底下停滿機車,攤販和店家也將這些公領域變成營業用地,結果行人能使用的地方變小,更別提需要使用輪椅、電動輔助車的身障同胞了,對他們而言要毫無壓力行動,就成為不可能的任務。

或許相關單位會認為做得很好,但拿鄰近的日本來比較,就知道這些政客根本是做個樣子交代罷了,完全沒有用心,施工單位在利益輸送下品質只能以「不入流」來形容。日本的都會區同樣人口稠密地方狹小,但由於建築習慣的不同而沒有可遮風避雨的騎樓(這是我對日本最無法忍受之處,尤其碰到下雨心裡頭更是○○××),也因此人行道變得更寬敞,畢竟這上頭還有自行車、嬰兒車等要使用。同時有些路段人行道與馬路並沒有高低落差,若不是日本人有自信排水系統做得好,就是為了方便行人使用(上下車與物流之便);不過近年來因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導致日本都會也常飽受淹水之苦。

而台北市有落實無障礙空間?嚴格來說並沒有!除了十字路口給個窄窄的無障礙坡道,以及部分人行道較為寬敞,或者大眾捷運採用坡道設計外,人行道仍常見殘破,且相鄰建築物居然還有明顯高低落差,甚至部份建築自成一格,人行道上有著斜坡道,但要進入建築物卻沒有,這啟不是阻礙身障者行進?因此真要落實無障礙環境,先決條件是重新設計高低落差的問題,再者對佔據騎樓、人行道的商家施以嚴刑峻罰,同時對違規停放的機車自行車施以拖吊重罰(但必須要提供停車場所,而不是一味地官商勾結蓋豪宅),且對於施工品質要嚴格把關,還給市民最好的用路環境,如此一來方可達到「人人平等」的行道空間。

   新聞列表(06/17/2014)
















   
▲TOP

AutoNet汽車日報 版權所有 禁止轉載 c 1996-2011 AutoNet.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2768-9907 Fax:(02)2749-287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