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來觀看後方車輛動態的後照鏡,是駕駛人在行車時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配備,不過就算後視鏡面積再大仍還是會有死角出現,加上現行新車為了將低車體風阻並讓燃油表現更佳,皆採用流線型的後視鏡外型設計,如此一來可看的視覺範圍也將有所限制。所以科技的輔助就非常重要,就如VOLVO所開發的BLIS駕駛視覺盲點雷達感應系統。
| |
|
BLIS駕駛視覺盲點雷達感應系統的作動方式,是以「雷達感測裝置」取代車門後視鏡上的隱藏攝影機,再利用2組裝置在車尾保險桿角落的雷達感測裝置,掃描車身側面與後方是否有移動中的車輛。當車輛行駛時速超過10km/h,系統就會開始偵測後視鏡兩側後方9.5m的區域,一旦有車輛逼近,就會以車門與A柱間的LED警示燈號來提醒駕駛。
相信對盲點偵測系統不少人都有聽過,甚至從其它車廠中得知這系統的縮寫不只有BLIS(Blind Spot Information System),還有BSW(Blind Spot Warning System)、BSD(Blind Spot Detection)、BSA(Blind Spot Assist)等,但其實都是泛指同一個偵測技術,只不過VOLVO先行註冊BLIS的使用權,讓其它車廠才改用不同的文字縮寫來命名。
至於BLIS駕駛視覺盲點雷達感應技術,最早是在2004年底特律車展上由VOLVO發表,並於2004年起開始應用在市售車款上,因此這項技術嚴格來說已經問市10年之久,不過漸漸普及到所有車款上仍還需要時間,因此在台灣販售的新車,除了豪華進口車陸續配置上BLIS盲點偵測系統外,國產車也漸漸增配這套便捷的安全系統。
| |
新聞列表(03/31/2014)
|